一、 什么叫脉诊
脉诊又称“切诊”“候脉”“按脉”“持脉”,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探察脉象,以了解病情变化的一种方法。
二、 脉诊的部位?
脉诊的演变,A、关于脉诊部位,《黄帝内经•素问》中曾载有:“遍诊法”就是遍布全身凡有脉博跳动的地方,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而触按诊断,亦可只按局部动脉,当时(秦汉时代)对脉诊就非常重视,成书于秦汉时代的《黄帝内经•素问》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说明当时的医者把脉诊当作重要的诊察手段。
B、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提出包括人迎(颈外动脉)扣(桡动脉)跌阳(足背动脉)的三部诊法,但后世均少采用,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是“寸口”,即切按桡动脉的表浅部位。
三、何为“寸口”、和“六脉”?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分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桡骨茎突)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这就叫“寸、关、尺”三部。六脉即: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肾)。不能把“三部“、“六脉”机械的看待,临诊时结合具体病症,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才能得出较正确的诊断。
四、为何诊脉独取“寸口”?
1、《素问•五脏别论》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味,皆出于胃,变见气口”,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阳肺经相通,实际上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因此全身的脏腑经脉气血情况,都可以从“气口”反映出来。
2、《难经•一难》说:“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手太阴肺经之脉,肺朝百脉。
3、“寸口”脉博位显露,最易“切按”。
五、脉诊的方法是什么?
1、切脉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仰掌。
2、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按掌后高骨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
3、三指应成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触按脉体,布指疏密要与患者的身长相适应,身材高大的布指以疏,身材矮小的布指要密,小儿“寸口“部位甚短,不容三指以候“寸关尺”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
4、何为“三部”,“九候”?诊脉时常用三种不同指力,体察脉象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名日“举”,重用力按之筋骨重取名曰“按”,不轻不重按到肌肉,肌肉为中取名曰“寻”。“寸关尺”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5、何为“总按” “单诊”
三指平布同时切脉,称“总按”,是诊脉常法,一个手指单按叫做“单按”或“单诊”,临床上“总按”和“单诊”常配合使用。
6、诊脉多长时间为宜,应注意什么?
每次诊脉时间不少于五十动(约一分钟),切按时必须呼吸均匀,平静,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于指下。
六、正常脉象:
一呼一息,脉来四至,脉象缓和有力,从容有节不快不慢,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有相应的变化,正常脉象有“三个特点”。
1、有“神”即脉象和缓有力。
2、有“胃气”即脉象节律一致。
3、有“根”即脉象在尺部泛仍应指有力,有一种从容不迫之象。
(门诊内科 赵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