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强化急救技能 守护生命防线 ——周口市中医院危重症小组召开第三季度专题会议
发布日期:2025-09-30  浏览量:...
字号字体变小字体变大

为进一步强化多学科协同救治能力,筑牢医疗安全底线,2025年9月30日下午周口市中医院危重症小组第三季度工作会议在重症医学科一区顺利召开。各临床科室危重症小组核心成员齐聚一堂,围绕猝死患者急救规范展开专题学习与实战交流。

会议伊始,危重症小组组长杨幸护士长对上半年工作进行简要回顾,肯定了各科室在危重症救治中展现的专业素养与协作成效,同时强调猝死抢救的时效性与规范性对提升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意义,明确本次会议聚焦急救技能精进的核心目标。


会议以“生命至上,技能为本”为核心主题。急诊病区责护组长李雪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与典型案例,率先开展猝死急救专题授课,系统讲解了猝死急救的关键要点。她指出,心源性猝死发病突然,4~6分钟后脑细胞开始不可逆损伤,“黄金四分钟”内的有效干预直接决定抢救成败。授课中,她详细拆解了急救四步法:首先评估环境安全并快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吸状态;确认心跳呼吸停止后立即呼救并启动急救系统;规范实施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明确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频率需保持100~120次/分,按压深度达5~6厘米,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若有AED设备需立即使用,除颤后即刻恢复心肺复苏。针对临床常见误区,她特别强调了“濒死叹息样呼吸”需纳入急救启动指征,以及单纯胸外按压相较于不施救的显著价值。


理论讲解后,急诊病区李雪茹、史蒙蒙、王文豪3名护士组成演示团队,借助模拟人开展实战化急救演示。演示场景紧密贴合临床实际:发现“患者”猝死后,立即评估环境安全、判断生命体征,同步呼叫救援团队;一人迅速实施胸外按压,动作标准有力且保持节奏连贯,确保胸廓充分回弹;一人清理气道异物,采用仰头提颏法开放气道并配合人工呼吸;另一人快速准备AED设备,规范粘贴电极片并模拟除颤操作,整个过程分工明确、衔接流畅,完整呈现了“判断—呼救—按压—通气—除颤”的黄金抢救链条。


会议最后,杨幸护士长表示各科室需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强化急救技能全员掌握,唯有通过常态化培训与演练形成肌肉记忆,才能在危急时刻为患者争取生机;完善多学科快速响应机制,将“快速识别、正确施救、早期除颤”的急救核心逻辑融入日常诊疗,统一了猝死急救的标准流程,为提升全院危重症救治同质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构建更高效的生命救治防线。未来医院将持续开展此类专项培训,以训促练、以练强能,不断提升多科室协同救治水平,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文字:重症一区王岩

图片:重症一区王岩

编辑:张志远

责编:李  锐

审核:赵文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