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大讲堂

今日冬至,养生正当时
发布日期: 2024-12-11   浏览量:...
字号字体变小 字体变大

冬至,天时至极,阴阳交替,乃一年之中阴气最盛、阳气初生之时。此时节,万物闭藏,天地肃静,人亦当顺应时令,以养精蓄锐,调和气血。古人有言:“冬至养生,食疗为先。”冬至饮食之道,宜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滋阴潜阳,护养肾脾,以助身心安泰,四季康宁。


如今的冬至日,各地有着不少流传至今的食俗。“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在冬至日吃饺子有着“消寒”的寓意;江南地区的人们喜欢在冬至吃汤圆,即“冬至圆”,认为“圆”有“团圆”“圆满”之意;南方一些地区,尤其是两广地区,则会在冬至日吃晒制好的烧腊,意味着加菜添岁。

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简单地说就是这个时候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机,冬至如果能够得到适当的进补,来年一整年都能生龙活虎,能量充足。


饮食调养

冬至之食,不独饱腹,更在养生。《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食物之性,不仅满足气血所需,更可调阴阳、固精气。冬至饮食养生,当顺应“冬主肾”的原则,注重温补肾阳,佐以滋阴养血,气血和畅,方可抗寒御邪。

冬至饮食之妙,在于选择适宜食材,温中益气,固肾养阳,令身体与时节相契。

1、温补食材:暖阳驱寒,固本培元

羊肉:羊肉性温,有补肾壮阳、温中益气之功。冬至食羊肉汤,配以生姜、枸杞,可暖身强体。

牛肉:牛肉健脾胃,强筋骨,尤宜气血两虚、寒湿侵体者。炖牛肉加党参黄芪,可益气补虚。

鸡肉:鸡肉性平微温,补益气血。尤以老母鸡汤为佳,加人参、红枣同炖,可滋补肾精。

2、润燥食材:滋阴养血,平衡燥寒

山药:山药性平味甘,补脾益肺,滋肾填精。蒸熟或煮粥皆宜,尤适合脾胃虚弱者。

百合:润肺清心,养阴润燥。与银耳同煮,既可滋阴润肺,又养颜宁神。

黑芝麻:黑芝麻补肾益精,润燥通便。冬至用其熬粥或制糕点,是润肾养颜佳品。

3、辛温食材:散寒通阳,护卫阳气

生姜:姜性温,有驱寒散邪之效。冬至饮姜枣茶,可温中散寒、舒畅气血。

葱白:葱白性辛温,常用于御寒解表。煮葱白豆豉汤,能缓解风寒感冒初起。

桂圆:桂圆甘温,补益心脾。与红枣同煮,可暖身安神,尤适合气血不足者。


保健养生:揉耳朵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长期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

✿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发热为度。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度。


艾灸

冬季常见的保健灸法有火龙灸,有些地区也叫督灸,是在督脉大椎至腰俞的脊柱部位上施以重灸的一种操作,具有施灸范围大、施灸时间长的特点。督灸配合隔姜灸,可使生姜、艾绒温通发散、舒筋活血之性更好地渗透入机体。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将艾灸用于督脉之上,可以祛风散寒、强督温阳、强腰补肾,增强人体抵抗力,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是临床上治疗寒性凝滞过久、过深的顽疾之法。


泡泡脚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气候寒冷,泡脚除了能够驱寒,还可引气血下行,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下面推荐六种可以用来泡脚的中药。

✿陈皮:排出体内的湿气、消除痤疮,还能润肠通便,防止便秘。

✿艾叶:驱寒,加强抵抗力,通经络,治痛经,还能去除脚癣。

✿当归:活血化瘀,不仅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和炎症,还可以改善眼袋、黑眼圈、虚胖水肿,对舒缓情绪也有一定的效果。

✿红花:有通经活血、暖宫驱寒的功效,用它泡脚可以改善女性痛经。

✿食盐:改善腿脚肿胀,还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起到消炎止痒杀菌的作用。

✿益母草:益母草有活血化瘀、驱寒祛湿的作用,可缓解因气血不通引起的月经紊乱、痛经、月经量少等问题。

但月经期间血量多者不宜使用。每次泡脚时长在20~30分钟;水温在45℃左右,不可过高;睡前1小时泡脚为宜;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太饿的时候也不宜泡脚。毛巾裹脚泡可更好地促进血液循环。

图片:来源自网络

文字:周口市中医院 王文杰

编辑:李   锐

责编:赵文博

审核:黎倩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