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中医药报记者李娜
12月2日,“创新引领,助力高质量发展”第六届岐黄论坛在京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在会上指出,要以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一域为全局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新时代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十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对照高质量发展的标尺,要以创新的主动赢得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塑造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余艳红指出。
进一步推进服务创新
——不断彰显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我们要顺应卫生健康工作方式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余艳红指出。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5862个,2022年诊疗量达6.9亿人次。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我们要以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公立中医医院始终把公益性写在发展的旗帜上,始终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余艳红表示。
据了解,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在全国范围内择优遴选建设约1000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推拿科、针灸理疗康复科、儿科都是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集中体现,要不断拓展中医特色疗法,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贾忠武说。
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也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之一。为不断创新中西医结合服务模式,余艳红指出,要聚焦重大疑难疾病深化中西医临床协作,深化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最大程度释放两种医学叠加优势。
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
——不断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一部中医药发展史,是一部创新史,也是中医药精华精髓的传承史。
第四届国医大师王庆国坦言,一本《伤寒论》自己已经读了不下百遍,“经典凝聚了历代医家的心血和智慧,也经过了数千年实践的检验,常读常新,这就是经典的价值。”
“我们要坚持以守正促创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精华,统筹推进文献传承和活态传承,加快编纂《中华医藏》,做好老中医、老药工经验继承,让创新有源。”余艳红表示。
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指出,“未来,要重视多学科交叉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余艳红表示,要加快推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快速拥抱现代科学技术,深化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规律、作用机理研究,推动在中医药重大理论创新、重大技术攻关、重大新药创制方面取得新突破,“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进一步推进产业创新
——不断释放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潜力
中医药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激活中药产品的创新,实现中药材的可持续高品质的供给,促进中药的绿色化、智能化生产,加快中药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表示。
对此,余艳红指出,要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切实把中医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要以提升中药产业水平为引领,以提升中药质量为核心,促进创新、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重点围绕中药材种植养殖、中药新药研发、大品种深度开发、中药生产装备制造等开展研发攻关,提升我国中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要立足发展健康产业,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食品、体育、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余艳红说。
有数据显示,围绕大健康产业培育的新业态,2020年总规模已达到了8万亿,其中,中医药产业3万亿。中医药对大健康产业的贡献度日益提升。
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新
——不断厚植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土壤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两个结合’是中医药走出去的根本遵循,也是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表示。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多部门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综合运用各类载体,融通多种媒体资源,创新表达方式,创新场景应用,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让健康权威的养生知识和技能触手可及,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要研究阐释中医药学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养生智慧,创新话语体系,作出当代转化,让人听得明白、看得真切、真心喜爱、自觉传播,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余艳红强调。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十三五”以来,各地累计举办各类中医药文化活动2.8万余场,参与辐射人数超1800万。一批批优秀的中医药纪录片、影视作品、主题展览、文化科普图书诞生,“灸童”“河洛”等中医药动漫IP和相关文创产品受到年轻群体的欢迎。乡村和社区里大大小小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正以小而不简、精而不奢的理念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进一步推进机制创新
——不断强化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要加快形成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统计体系,加快建设一支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紧紧依靠改革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推向深入。”余艳红指出。
2021年8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启动建设“中国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这个汇聚国医大师、院士、全国名中医等百家学术精华的“案例库”通过收录大量真实、有效的临床案例,成功打造成为中医药领域的一家高水平学术平台,助力中医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推动中医学术进步。
案例库通过组建评审专家团队,对广大中医医师的临床索例进行公平公正评审, “这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线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缺少科研成果的问题,推动职称评审改革,让更多的一线好医生能回归临床,服务患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党委书记张允岭说。
目前,案例库已经收录了2502篇临床案例,包括国医大师经典案例794篇,为案例数据挖掘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数据源,以案例库机制建设解决“人才培养”“职称评审”“科研转化”三方面难题,可谓“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