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后,阴气越来越占上风,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将会以凉、冷、冻为主。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养生亦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状态。因此,此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的调摄皆应不违背“养收”的原则。
秋分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较为敏感,若调摄不当易引发腹胀、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疾病,故温阳健脾、调理肠胃亦是秋分时节的重要养生法则。
一、秋分节气穴位和功效
1、合谷穴:别名虎口,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便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大肠经的原穴,是大肠经气血汇聚的地方,可以调理大肠经的气血。艾灸合谷穴,使合谷穴达到温热的程度,可达到调理肠胃、宽胸理气的作用。
2、三阴交:穴出《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凹陷处。是人体养生保健重要的腧穴之一,艾灸该穴可调理肝、脾、肾三经,既可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疾病,也可调节阴阳平衡。
3、上巨虚:穴出《千金翼方》,《内经》名其为巨虚上廉。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在髌韧带外侧之犊鼻穴直下6寸处。艾灸该穴可调理大肠气机,是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一端,用艾火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离皮肤3cm左右,如局部有温热热舒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时间调整艾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每次施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红晕为度。
2.隔物灸:是指隔姜或隔盐灸,要求灸力强,艾灸时间长,一般一个穴位灸6-9壮,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疱为度。
三、秋分养生
1、调养起居: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为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充分的准备。此外,郊游登山是一项适宜秋季的锻炼项目,不仅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也使得人的肺活量及心脏的收缩力增大。
2、饮食方面: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大米、薏仁等。饮品有水、蜂蜜、牛奶。药物有黄芪、党参、枸杞和西洋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