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这时的天气变冷,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多了,因而称为寒露。
从寒露开始,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时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较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人体会出现皮肤和鼻腔干燥、口干咽燥、毛发脱落、便秘等,所以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一、寒露节气穴位和功效
1、太溪穴
太溪穴是足少阴原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此穴具有滋阴生津的作用。对于咽干口燥、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等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2、肾俞穴
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艾灸肾俞可补肾益精、温阳散寒、滋阴润燥等。
3、肺俞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肺之背俞穴。在第三、四胸椎棘突间之身柱穴旁开1.5寸。艾灸该穴可滋阴润燥,益气养肺。适用于易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症。
二、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一端,用艾火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离皮肤3cm左右,如局部有温热热舒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时间调整艾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每次施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红晕为度。
2.隔物灸:是指隔姜或隔盐灸,要求灸力强,艾灸时间长,一般一个穴位灸6-9壮,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疱为度。
三、寒露养生
1、起居:秋季天气渐凉,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顺应节气,分时调养。
室内要保持通风,穿衣方面也要开始添衣保护阳气,注重足部、颈部、喉咙的保暖。
2、饮食:寒露时节天气干燥,易出现“秋燥病”,饮食上则应以温润的食物为主。可多食梨、葡萄、胡萝卜、山药、冬瓜、海带、紫菜、银耳等。
此外,寒露时节的饮食应注意荤素搭配,适当进食一些高蛋白食物补充能量,少吃辛辣和生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