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从而造成胃痛、胃胀、腹泻、便秘等一系列肝脾不调的症状。雨水节气之后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容易入侵脾脏,湿邪难以去除,因此,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所以雨水节气的养生原则是疏肝理气,健补脾胃。
疏泄肝气首取章门、行间等穴。刺激这些穴位不仅增强体质,对女性还有瘦身美容的效果,接下来为大家做具体介绍。
一、穴位的位置和治疗功效
1、章门穴章门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章门穴属于足厥阴肝经,脾经募穴。艾灸章门穴可以起到疏肝理气的功效,同时也可以起到温经通脉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寒或者是情绪压力比较大的患者有比较好的疗效。
2、行间穴行间穴位于足大趾与次趾行间的赤白肉际处。
行间穴归属足厥阴肝经,为肝经经气所溜之穴。按揉行间穴具有清肝泻火、疏肝理气的作用,是治疗肝经实热之主穴、清肝泻肝之要穴。
3、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四寸。
中脘穴是任脉上的穴位,艾灸中脘穴具有调胃补气,温中健脾的作用,从而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
二、治疗的方法
1、章门穴采取搓法在穴位局部涂抹刮痧油,用手掌来回往返搓。一般搓30-50下左右。
2、行间穴采取按揉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在穴位上,进行点按。每次点按30—50下左右。
3、中脘穴采取艾条灸或隔物灸艾条灸:点燃艾条一端,距离皮肤3cm处反复回旋移动或左右移动,可随热感、时间调整艾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每次施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红晕为度。
隔物灸:是指隔姜或隔盐灸,要求灸力强,艾灸时间长,一般一个穴位灸6-9壮,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疱为度。
三、治疗后注意事项
1、饮用一杯温开水,有利于灸后排毒,促进机体的恢复。
2、禁食生冷,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邪之气的入侵。
以上就是雨水节气中医调理养生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你的健康带来帮助。
个人简介
张珂畅,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在职工作12年。曾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擅长运用针灸,放血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痛,特别对中风后遗症上肢,痉挛、语言障碍研究颇深。
文字:张珂畅
编辑:李岩岩
责编:黎倩平
审核:孙 俊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