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大讲堂

【科普】天气持续高温,如何预防中暑?
发布日期:2017-09-02  浏览量:...
字号字体变小字体变大

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I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中暑按轻重分为:

1、先兆中暑:在高温或日晒下,出现头昏、耳鸣、胸闷、出汗、口渴、恶心等症状,这时只要改善环境,充分休息,症状很快会改善.


2、轻度中暑:体温高于38.5℃时,除先兆中暑症状外,可有呼吸及循环衰竭早期症状.经及时处理,也会很快好转.


3、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体温可高达40℃,并有昏迷、痉挛及呼吸、循环衰竭,还可以出现热痉挛,导致低血钠、低血氯、低血钙及维生素缺乏.


 

中暑西医治疗

【现场急救】

    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平卧(头部不要垫高),解开衣领,同时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并快速扇风.轻者一般经过上述处理会逐渐好转,再服一些人丹或十滴水.重者,除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沟处,同时用井水或凉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


严重者应即送医院救治.


一般处理

     对一般中暑病人应改善环境,给予含盐饮料,以及口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丸.对重症中暑病人应采取以下措施:


1、物理降温: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安放冰袋,并用50%酒精擦浴.

2、药物降温:氯丙嗪、非那根各25毫克,加生理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3小时后可重复使用.如效果不好,可加用10毫克地塞米松.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日入水量需达3000毫升.

4、有循环衰竭时,应早期加用毛地黄药物.

5、有脑水肿时,及时应用脱水剂.重要的是加强宣传,大力提倡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避免发生中暑.


 

中暑中医治疗

1.阳暑治法

【治法】清暑益气生津.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仁丹,清暑益气丸,生脉注射液等.


2.暑厥治法

【治法】清热祛暑,醒神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水牛角,生地,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竹叶心.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


3.暑风治法

【治法】清热养阴熄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桑叶,川贝母,生地,钩藤,菊花,生白芍,生甘草,淡竹叶,茯神木.

中成药:紫雪散,至宝丹,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针灸治疗

1.轻症治法:取督脉、手厥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泄热祛暑.处方:大椎、内关、曲池、委中.


2.重症治法:取督脉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开窍、泄热、祛暑.处方:水沟、百会、十宣、曲泽、委中.


 

【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一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有许多在户外工作的人员,使得中暑的发病率增高,那么应该如何有效的预防中暑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1. 大量饮水。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2. 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同时,要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3.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


4. 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


 

5. 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如家中未安装空调,则可以借助商场或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避暑。使用电扇虽能暂时缓解热感,然而一旦气温升高到32.2摄氏度(90华氏度)以上,电扇则无助于减少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发生。洗冷水澡或者打开空调对人体降温更加有效。


6. 外出时,应涂擦防晒值spf 15及以上的uva/uvb防晒剂,戴上宽檐帽和墨镜,或使用遮阳伞。


7. 出行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8.预防措施 夏季天气炎热时,老年人要安排好体育健身的时间,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进行。每运动50分钟后至少休息10分钟。饭后要有适当的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安排好饮食营养,适当增加食物中蛋白质的供给量,增加维生素(b1、b2、c)的补充量等。补充淡盐水,采取少量多次饮用的原则,禁止一次暴饮。  


9. 如高温时驾车出行,离开停车场时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10. 虽然各种人群均可受到高温中暑影响,但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发生危险,应格外予以关注。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在高温天气应特别注意,及时观察是否出现中暑征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