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双向奔赴共成长 平等协作谱新篇——周口市中医院与项城市中医院脑外团队开展深度技术交流纪实
发布日期:2025-03-24  浏览量:...
字号字体变小字体变大

2025年3月21日,一场跨越市县的医疗技术交流在周口市中医院介入导管室拉开帷幕。继前期我院脑外科朱炎医生在项城市中医院驻点巡诊期间深入讲解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手术治疗策略后,项城市中医院脑外团队盛青松主任及赵金波医生带着实践中的思考与疑问,主动走进周口市中医院,实地观摩“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及“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术”的全流程操作,并围绕我院脑外科的技术下沉与帮扶交流及昏迷促醒治疗领域的科研课题协作展开深入探讨。这场双向奔赴的学术互动,正是区域医疗平等互信交流的生动注脚。  

一、技术共享: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  

在周口市中医院导管室,朱炎医生、谷大伟医生为项城同仁现场演示了“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 “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术”的关键步骤。如三叉神经球囊压迫,通过实时影像引导,精准穿刺、球囊定位、压力调控等技术难点被逐一解析。“梨把成形是手术成功的一个标志,同时也要把握好压迫时间及球囊注入的压力。”朱炎医生结合术中细节,向项城团队讲解技术要点。


这种贴近交流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学术交流的距离感。项城市中医院盛青松主任及赵金波医生在观摩后表示:“通过现场学习,我们对三叉神经痛和昏迷促醒的手术治疗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希望可以更积极的开展此项业务。”  

二、科研创新:从临床到科研的“协同攻关”  

术后,两院脑外科团队围绕“昏迷促醒治疗”展开专题研讨。朱炎医生详细介绍了脊髓电刺激技术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结合周口市中医院多学科协作经验,分享了术前评估、电极植入及术后康复的全周期管理方案。希望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共同申报“基于多模态神经调控的脊髓电刺激联合通窍活血汤及针灸干预昏迷患者促醒的机制与临床转化研究”的中医药科研项目,整合周口市中医院的技术优势与项城市中医院的临床资源,探索更适合基层推广的诊疗模式。  

三、学科发展:从单点突破到区域联动的“蝶变效应”  

此次交流对周口市中医院神经外科的区域影响力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1. 技术辐射:通过输出球囊压迫术、脊髓电刺激等先进技术,帮助项城市中医院填补微创治疗空白,推动区域诊疗同质化。  

2. 人才培养:双向交流促使双方医生在实战中提升技能,项城团队的基层视角也为周口市中医院提供了技术改进灵感。  

3. 品牌建设:平等协作模式增强了周边医疗机构的信任,为后续开展联合查房、远程会诊等奠定基础,形成“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良性循环。  

四、患者获益:从“看病难”到“看好病”的“暖心升级”  

技术提升的最终受益者是患者。过去复杂病例需转诊上级医院,现在通过技术合作,本地就能开展微创手术,患者平均治疗费用降低,住院时间缩短。而对于昏迷患者家庭,脊髓电刺激技术的本地化应用更带来了新希望。  

从“送技术下乡”到“请进来学习”,从临床操作到科研攻关,周口市中医院与项城市中医院的这场深度交流,生动诠释了平等互信对区域医疗发展的推动作用。未来,两院将继续以技术共享为纽带,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共同绘制区域神经外科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文字:朱炎

编辑:杜昱龙

审核:李  锐

编辑:赵文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