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周口市中医院召开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专家座谈会
发布日期:2025-01-15  浏览量:...
字号字体变小字体变大


2025111日,周口市中医院召开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专家座谈会。周口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史卫东,周口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毛国璋,国家首批优秀中医人才河南省中医青苗人才培养指导老师袁少先主任医师及刘勤建、胡维来、何汶忠、李培伟、龚广峰、曾祥学、宋菊芯、张艳霞、周卫东、郭海军、王艳灵、刘峰、刘洪喜、王中昌、王丽君、李风雷、何雪花、尚萌等21位专家参加会议。



会上专家们根据近期流感发病特点,结合当前时值冬季气候以风寒和表寒肺热为主,加之近期我市天气偏于干燥、气温波动大等特殊情况,制定出周口市中医院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一、内服方

(一)轻症

1.风寒束表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身重疼痛或肢节酸痛明显,无汗,头痛,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或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舌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发汗解表。

处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方药: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苏叶10g(后下)、麻黄8g、杏仁10g、桂枝10g、葛根15g、白芷10g、炙甘草6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早餐、晚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服用。

院内制剂:青蒿解毒饮,每次125ml口服,2次/日。

常用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或防风通圣散。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外寒内热

主症:高热烦躁,恶寒畏风,头身疼痛,无汗,口干口渴,或伴有咳嗽咽痛,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白而少津,脉滑数。

治法:发汗解表,泄肺透热。

处方:大青龙汤化裁

方药:麻黄10g、桂枝6g、杏仁10g、生石膏30g(先煎)、芦根30g、连翘30g、荷叶10g、蒲公英30g、淡豆豉10g、生甘草6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早餐、晚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服用。

院内制剂:青蒿解毒饮,每次125ml口服,2次/日。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连花清瘟颗粒(胶囊)、防风通圣丸(颗粒)等。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头痛,热势较高,口干咳嗽,咳黄黏痰,鼻塞流脓涕,咽痛目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处方:清瘟败毒饮加减

方药:生石膏30g(后下)、生地15g、水牛角60g、黄连20g、栀子10g、桔梗10g、黄芩25g、赤芍25g、知母30g、玄参10g、连翘10g、甘草5g、丹皮10g、鲜竹叶15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早餐、晚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服用。

院内制剂:清金合剂,每次125ml口服,2次/日。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四季抗病毒合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热炎宁合剂、银芩胶囊等。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外寒内湿

主症:发热,午后或夜间明显,头痛,肌肉酸痛,恶寒轻,身重,腹胀,腹痛腹泻,食欲减退,咽痛不适,轻咳少痰,少汗或无汗。

舌脉:舌质淡嫩,苔薄白或薄腻,脉浮紧。

治法:解表散寒,健脾化湿。

处方:藿香正气散化裁。

方药:藿香15g(后下)、羌活15g、紫苏叶10g、白芷10g、陈皮10g、厚朴10g、茯苓15g、生姜10g、炒白术15g、半夏曲10g、桔梗10g、芦根30g、生甘草6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早餐、晚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服用。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蕾香正气丸(颗粒、软胶囊),九味羌活丸(颗粒),荆防颗粒等。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重症、危重症

1.热毒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心神不宁,或伴心悸,躁扰不安,大便秘结或大便不畅。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宣肺,通腑泄热。

处方:麻杏甘石汤合宣白承气汤化裁。

方药:生石膏45g(先煎)、杏仁9g、生大黄6g(后下)、全瓜萎30g、炙麻黄6g、知母10g、黄芩10g、芦根30g、生甘草6g.

加减:持续高热加羚羊角粉0.6g分服,安宫牛黄丸1丸;腹胀便秘加枳实10g、厚朴15g、芒硝6g溶服;喘促加重伴有汗出乏力者加西洋参10g、麦冬30g、五味子6g;并发脑炎、脑膜炎可用清营汤。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早餐、晚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服用。也可鼻饲或直肠滴注。

中成药:可选用安宫牛黄丸、热炎宁合剂、四季抗病毒合剂等。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回阳救逆,解毒生津。

处方:参附汤化裁。

方药:生晒参15g(先煎另炖)、制附片10g(先煎)、天冬15g、麦冬30g、金银花30g、生大黄8g(后下)、水牛角30g(先煎)、芦根30g、山萸肉15g、五味子15g、生甘草6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分4-6次鼻饲或直肠滴注。

中成药:可选用苏合香丸、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等。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恢复期气阴两虚

主症: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舌燥咽干,食少纳差,痰少不利。

舌脉:舌嫩红少苔,苔薄,脉沉细。

治法: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处方:生脉饮加玉屏风散。

方药:沙参10g、麦冬10g、桑叶10g、五味子10g、天花粉10g、玉竹10g、甘草6g、黄芪20g、党参10g、防风10g、白术10g。

院内制剂:加味玉屏风,每次6g口服,3次/日。

中成药:可选用生脉饮、玉屏风颗粒(丸)等。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外治法

(一)中药汽雾熏蒸法

1.金银花15g、连翘15g或板蓝根20g、大青叶10g或荆芥20g、防风10g水煎汽雾熏蒸居住房间,进行环境湿润净化。早晚各一次,30分钟为宜。本法适合预防和“流感”7天内。

2.桑叶20g、菊花15g或陈皮20g、生姜10g或沙参15g、麦冬15g,水煎汽雾熏蒸居住房间,进行环境湿润净化。早晚各一次,30分钟为宜。本法适合后遗症和“流感”7天内。

(二)传统功法

推荐“八段锦”、“呼吸操”,适合于预防和恢复期。

(三)后遗症期针对不同的后遗症状,采取不同的中医外治方法,尽快就诊于医院后遗症专科门诊。

1、失眠多梦:耳穴贴豆或中药泡脚法

2、头痛头晕:头部五经推拿法或刮痧法

3、味觉减退:针刺法或柠檬药棒刺激法

4、嗅觉减退:香囊香嗅法或白醋雾化法

5、口舌生疮:盐水漱口法或耳尖点刺法

6、四肢酸痛:中药熏蒸法或敷浴法

7、干咳久咳:秋梨膏或针刺拔罐法

8、腰酸背痛:推拿法或拔罐闪罐法

9、畏寒肢凉:中药泡脚法或火龙灸、神阙隔物灸

10、多汗乏力:玉屏风茶或浮小麦茶

三、中药茶饮方

黄芪10克、白术10克、芦根15克、麦冬10克、连翘5克、生甘草3克、大枣4枚。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每日两次,可日常服用作为预防流感茶饮。

四、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1:中药直肠滴入:适用于:外感发热,咽红肿痛,咳嗽痰黄,治则:疏风清热解毒,通腑泄热。用法:退热滴肠液10-50m1/次,保留灌肠1-2次/日,3-5天为一疗程。组方如下:

30g   生石膏100g  苏 叶30g  青  蒿30g

30g   柴  胡 20g  大青叶30g  葛  根30g

2:穴位贴敷治疗:退热贴(吴茱萸、胆南星、大黄、黄连适量研末贴敷双侧涌泉穴以引火归源。)适用于:外感发热,咽红肿痛,咳嗽痰黄,,治则,疏风风热,清热解毒,穴位贴敷保留4-6小时,1-2次/日,3-5天为一疗程。

3:普通小儿外感发热推拿治疗:用法:推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推脊500次,拿风池、肩井各数次。发热无汗加推三关400次。3-7天一疗程。4:针法:取大椎、曲池、外关、合谷。头痛加太阳,咽喉痛加少商。用泻法,每日1-2次。用于风热感冒。

5:灸法:取大椎、风门、肺俞。用艾炷1~2壮,依次灸治,每穴5~10分钟,以表面皮肤温热为宜,每日-~2次。用于风寒感冒。

3岁儿童用药可参考成人治疗方案,并根据临年龄及体重调整用药剂量。

文字:曹亚丹

图片:曹亚丹

编辑:曹亚丹

责编:李  锐

审核:赵文博

返回顶部